郑军:加强社会力量建设完善“专群结合”长江搜救协作机制
2018-03-20 中国水运报

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后,长江内河水运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更多潜在的安全风险。长江重大突发水上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政治敏感度和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各界对长江航运的安全以及航道服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表示,建立健全长江干线应急救助打捞体系,加强长江干线应急抢修、应急打捞能力建设,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破瓶颈保障长江黄金水道畅通、促进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郑军指出,当前我国长江干线应急救助打捞体系存在应急救助救援设备不足,应急救助打捞人才队伍亟待加强,长江干线清障治理打捞能力不足,应急设备库运营管理经费、人员、维护缺乏,社会救援力量难以为继等问题。

对此,他建议加强社会搜救力量建设,完善“专群结合”的长江搜救协作机制。长江干线水上应急救援是和时间赛跑的生命大营救,第一时间参与救援的往往是社会船舶和人员,就近就地救援至关重要。为此,必须依靠社会力量,采取政府为社会救援力量提供专业技能培训、适当配备救援设备、为义务救援人员订制人身意外保险、允许社会力量使用国家应急设备库和搜救基地的设施设备等措施,大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地方政府及行业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联动,社会救援力量广泛参与的救援体系。

另外,要加大投入完善救援基础设施建设。郑军建议,结合长江航道工程建设和航运发展规划,同步规划实施应急救助打涝基础设施建设。如在一些事故险情多发航段配备大型海巡艇、无人机、1000吨级乃至更大的起重救捞船等装备,在一些重点港口适当配置功能较为齐全的大功率拖轮,加紧配备后续应急起重打捞船及其配套船舶,以满足长江流域复杂条件下的沉船(物)打捞需求。

另外,还要建立长江干线应急指挥与联动协作机制。郑军建议,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机构建设,积极推动纳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的统一应急协调指挥机制,更好地调动应急资源,提高应急救援效率。为保障经费,他建议各省级政府建立应急救援基金。建立长江干线应急救援与打捞集成信息系统。

郑军还建议,要优化资源整合,优化电子巡航监管模式,建成集船舶交通管理服务系统(VTS)、电视监控系统(CCTV)、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全球定位系统(GPS)及甚高频集成系统(VHF)、电子巡航、视频会商、远程指挥和无人机监测于一体的现代监管服务系统,实现搜救应急、船舶动态监控、信息服务、交通维护和违章纠正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用无人机、水上救生遥控机器人搜寻救助落水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