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海域赤潮灾害应急监测与预警决策平台通过验收
2018-03-24 厦门日报

近日,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发的厦门海域赤潮灾害应急监测预警管理决策平台通过验收。该平台可将判断赤潮是否有毒的时间缩短至4个小时,为尽快制定应对措施争取了时间。

赤潮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当有毒赤潮中的藻类被海洋贝类摄食后,毒素便会在贝类体内蓄积,形成贝毒。人一旦食用有毒贝类,轻则身体不适重则致命。

根据厦门海域赤潮灾害应急监测与预警管理决策平台的运作需求,研究人员已在厦门西海域、九龙江口、胡里山炮台和同安湾等四个赤潮多发海域投放了生化浮标,这些浮标传感器上的数据能实时共享到平台。海洋三所海洋化学与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副主任张元标介绍,研究人员赶到事发海域采样后,过去是通过小白鼠实验来验证赤潮样品是否有毒,但这样做不仅鉴定时间长达两天,小白鼠个体差异也容易造成判断失误。而现在决策平台通过建立酶联免疫法来快速筛查毒素,通常4小时就能得出结果,“最大的优点是快速、灵敏度高,有利于提早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