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瞄准千亿级市场需求 致力打造应急产业新名片
2018-12-07 中国经济导报

今年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相比10年前那场惨痛的灾难,今天的四川在面对地震时已经多了坚实底气。去年8月的九寨沟地震,成都市减灾所和阿坝州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71秒向成都市发出预警,提前5~38秒向广元市、成都市、绵阳市、阿坝州,以及甘肃省陇南市、陕西省汉中市6个地区的11所学校发出预警。正是这无比宝贵的几十秒,为生命赢得了时间。如果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时,有地震预警,专家估算可能减少2万~3万人死亡。

10年时间里,四川成为了应急产业供给和需求大省,应急产业正在成为四川经济的新动能和四川优势的新名片。在四川省应急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主席姚平看来,“只要四川拿出当年深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浙江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和贵州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勇气,抓住历史机遇,以超常规的措施加快应急产业发展,10年后,应急产业将有可能像熊猫、美食、川酒一样,成为四川的代表和特色产业。”

应急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来了

应急产业一般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的集合,包含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以及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对于整个应急产业来说,今年最大的利好消息莫过于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此次机构改革之后,原先散落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民政部等共13个部门的救灾防灾、应急管理等职能被整合到一起,交由新组建部门应急管理部负责。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汪映标直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迈入了新纪元。在其看来,仅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转制形成的应急新队伍,就将显著拉动对应急产业的采购需求。姚平对此的估计是:国、省、市、县四级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升级,将创造超过千亿级的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应急管理部新设立了风险监测司和预案管理司,前者将引领单灾种监测预警走向多灾种综合监测预警,后者将带动全国按照新的体制机制编制和修订应急预案,两者都意味着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扩大。

如果说这些都是需求侧利好,那么从应急产业供给侧来看,技术革命正在为产品升级换代提供工具。姚平指出,一方面,5G技术成熟应用创造了实时移动视频指挥终端,将会淘汰仅有声频的传统手持对讲机指挥终端,创造一个新的超千亿应急新产品市场;另一方面,简单便捷、信号稳定、价廉物美的北斗电话的成熟应用,将取代传统海事卫星电话用于基层政府应急指挥。借此技术进步,应急产业未来亦可大规模推广新产品。

需求侧和供给侧均有重大利好,再加上近年来人们应急意识的提高、政府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全社会正在形成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这对加快我国应急产业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姚平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至今,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签发的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已达到12个,分布在12个省市,均已初具规模。

抓住机遇,四川大动作频频

应急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某种程度上也是四川省的历史性机遇。

“四川是一个灾害多发的省份,灾种相对齐全。”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灾难带给四川人民伤痛的同时,也倒逼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升,应急产业发展迅速。

数据显示,目前四川从事应急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企业超过了500家,有1000多种产品被列入国家目录,并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绵阳、德阳、泸州、广元等产业化全区为中心的“一个中心四基地”格局。其中,德阳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已成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其2017年应急产业总产值达53.2亿元。在日前的第六届汉旺论坛上,德阳还发布了“德阳市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建设三个应急产业带和一个国际交流平台。

而刚于去年成立的国内应急行业第一个产学研法人社团——四川省应急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也在为四川发展应急产业积极出谋划策。在其提出的“七个一”方案中,“四个一”已经达成,即一个联盟,四川省应急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一个会展,已连续举办三年的中国(成都)国际应急产业发展论坛和装备与技术展览;一个中心,川德应急产业交流合作中心;一个研究院,四川现代应急产业研究院。

姚平说:“还有‘三个一’正在努力中,包括创建中国第一支应急产业基金、科学推进一个川德应急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办好一所应急大学。”其中,办好一所应急大学属于长期战略性目标。

不过,这个远期目标似乎并不是那么难以想象。边慧敏告诉记者,四川西华大学已经设立了应急专业,其2017年建立的中日防灾减灾研究院今年已经开始招收研究生。如今,这所学校也是四川现代应急产业研究院的发起单位之一,致力于从科研角度为应急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并与研究院合作将技术转化成应用成果。

仍有诸多难题待破解

“如果说在大学里设立应急专业是向精向深攻坚技术,那么产教融合则是另一个方向,是为了传授、普及应急知识。”边慧敏说。

四川省应急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产教融合对于应急产业而言,既是重要任务,也是主要抓手:一是应急产业应履行提升全民应急技能、提高国家应急能力的责任,通过普及性的全民应急教育,例如扩大国家职业资格“应急救援员”的推广和普及,来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助技能,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对冲能力。

二是应急产业应履行通过科技来赋能公共安全的责任,通过培养既懂应急管理,又懂人工智能的大量应急人才,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群体,来切实促进应急管理的升级换代和持续发展,提前部署和培育抵御新生风险的能力。

三是应急产业应履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责任,通过产教融合来聚集既懂应急管理和人工智能,还具备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防控技能的新型人才,通过“补短板”和“优系统”,切实提升国家的公共安全能力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实际上,尽管拥有灾种齐全、需求旺盛、应急意识强、产业基础好、国际知名度高等一系列发展应急产业的明显优势,但四川应急产业未来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难题。

姚平分析说,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难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市场需求不旺盛、不稳定,仍以政府采购为主,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差,“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应急企业面临的首要战略性问题”。二是高端应急装备投资需要大量资金,但受企业盈利能力差制约,很难从产业资本和银行获得融资。因此,融资难是应急企业的普遍共性问题。三是产业链合作较弱,创新不足。“应急行业缺乏共性技术平台和公用实验室,不仅部分应急企业缺乏将企业自身战略和产业链需求有效结合的意识,而且企业之间‘盆地意识’和‘单打独斗’现象客观存在,缺乏抱团取暖意识,应急产学研单位‘各自为政’,缺乏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发展。”姚平说,这也成为其发起成立四川省应急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政府支持角度来看,尽管近年来政策频出,利好不断,但缺乏关键的资金支持,因为应急产业属于新兴产业,财政没有预算。甚至,目前国内对应急产业和应急企业的内涵与外延还没有完全确定,财政资金该支持哪些企业和不该支持哪些企业有待研究。所以,应急产业主管部门至今未设立应急产业专项资金。此外,“在国家对产业支持类财政资金监管越来越严的当下,对支持企业的要求日益严格,但是应急项目往往是急事急办,科目和手续不够规范。而且应急企业当前赢利能力较差,税收普遍不达标,不能满足现行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考核要求,这大大增加了应急产业主管部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应急企业的行政风险。”姚平解释说。

因此,他呼吁进一步提高对应急产业的战略性认识,将应急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希望进一步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金融、税收和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给予应急企业政策与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