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
2017-03-25 学习时报

原标题: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

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层面处理紧急事务或突发事件的行政职能及其载体系统,是政府应急管理的职能与机构之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就要根据突发事件或危机事务,把握并设定应急职能和机构,进而形成科学、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

“一案三制”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框架。我国政府在加强应急管理中,注重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建立制度、打牢基础,围绕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构建起了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的基础保障

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一案三制”的起点。预案不仅是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迅速、有效、有序的行动方案,更是成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的重要“抓手”。一是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为应对突发事件发挥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功效。二是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既可以促进应急管理体制的健全和有效运转,也可以弥补体制存在的不足。三是健全应急管理法制,使得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使政府和公民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明确权利、义务,使政府得到高度授权,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使公民基本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四大结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强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机结合,也增强了国家加大应急管理的动力,增加了行政管理体制的协调性。二是与公共政策优化相结合。通过创新公共政策,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仅使应急管理工作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撑,而且有助于从整体上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三是与“互联网+政府管理创新”相结合。建立“互联网+政府运转新模式”,利用大数据整合力争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确保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府管理创新”结合起来,通过智能应急系统实现政府工作的连接,有助于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能。四是与法治政府建设相结合。应急管理法制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应急管理作为特殊状态下的一种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化协同”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根据综合化要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对应急预案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按照综合化的要求,进一步增强预案的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运用综合化、系统化思维改进分类、分级管理。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这样划分,有助于了解相关性强的突发公共事件所具备的共同性质,有助于把握应急管理规律和应对重点。三是按照综合化、系统化、专业化要求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需要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四是按照综合化、系统化、专业化、协同化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信息统一、管理对接、资源共享、协同有力的应急管理机制并加以完善。五是按照综合化、系统化、专业化、协同化、规范化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法制。及时有效推进和完善突发事件法律层面相关措施和具体落实办法。

“六大环节”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一要把握监测预警预报。监测预警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前提和关键,把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加以预警和管控。二要把握基层先期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和方法,防止发生次生、衔生事故。三要把握指挥机构搭建。得知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具体情况搭建反应快速、运转高效、功能完备的指挥机构,以指挥部为核心,下设综合协调、现场处置、后勤保障等救援小组进行指挥协调处置。四要把握新闻舆论导向。用好新媒体,及时发声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坚持报真情,实事求是地对公众公开真实报道;开好发布会,定时通气加大媒体对事件了解的准确度;关注互联网,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制止不法信息传播。五要对事故受害方相关人员家属进行安抚,做到以人为本,周到细致。六要把握处置经费保障,对处理突发事件产生的经费支出,坚持及时必要、严格合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