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应急管理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017-03-21 广西日报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级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近10年来,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经历了从小到大、逐渐发展的历程,各级各部门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预案、法律制度、队伍、保障、宣教、基层应急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八大体系,建立并完善了预警信息发布、信息核报、协调处置、区域合作、军地联动等五大机制,各级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科学应对妥善处置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西南地区特大旱灾等各类突发事件,预防和消除了大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区的安全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无论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方面来看,还是从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方面来看,我区防灾减灾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此外,由于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还很薄弱,尤其是信息化基础建设起步晚、投入不足,预防预警能力弱,在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上,长期重处置轻预防,公众危机意识和社会协同等方面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此,如何服务好我区“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发展大局,是当前和今后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我区的实际来看,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的重要理念,真正实现应急管理工作“无急可应,有急善应”的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坚持源头治理、关口前移,坚持科学应对、法治保障,坚持分类管理、属地为主。落实到具体工作,应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抓好基层工作,夯实基层应急基础。继续深入开展“一案三制”建设,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主战场,做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把防灾减灾纳入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新型城镇化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和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城乡生命线工程、地震安全民居、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预防预警,深入推进风险管理。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制定风险隐患治理方案和应急预案,完善相关预警机制,实现各类重大风险隐患的识别、评估、监控、处置等全过程动态管理;加快建设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自治区内全覆盖,确保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抓好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救援能力。依托公安、消防组建各级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围绕“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多灾种综合救援”的目标,加强人员配备、器材装备和专业训练,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作用;强化训练、加强联动、完善指挥机制,不断提高专业救援和协调配合、统一指挥的能力;以避难场所、物资储备、医学救援、生活保障为重点,建立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应急保障水平;健全突发事件现场处置、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机制,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抓好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应急信息化。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严格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推动自治区、各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向县、乡镇延伸、运用,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应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可视化、扁平化、立体化、网络化,逐步实现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等环节信息化。按照国务院应急办要求,重特大事件必须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报送国务院应急指挥中心;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现场视频、图像信息必须第一时间传送自治区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并实现现场与后方的异地指挥调度。

抓好重点创新,建立完善新型领域应急体系。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突出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环保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旅游安全、沿海石化与核产业安全、高铁地铁安全及边境安全等领域的公共安全,开拓创新,加快构建一整套确保“大事不出、小事能迅速应对处置”的应急体系。

抓好宣教培训,推进协同统筹和社会参与。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建设标准化应急知识科普库,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力抓好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推动部门、区域、军地之间应急联动,建立突发事件社会协同防范应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