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镇初:厚重军工历史让“北斗”最终落户重庆
2017-03-06 重庆晨报

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镇初 本报记者 甘侠义 摄

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之际,住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发布,建议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并在提案中提出了实施路径建议。

军民融合之路,重庆一直在路上,并且不断前进。去年落户重庆的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就是军民融合的成果之一。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经过一年研发,将推出系列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电子消费产品——“北斗七星”。

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镇初说,当初各省市都在争取这个研究院的建立,最终选址重庆,与重庆数十年积累下的厚重军工历史不无关系。

抗战时期全国重量级军工厂齐聚

重庆积累下厚重军工历史

“全国没有哪一座城市如重庆一般,曾经有众多重量级的军工厂齐聚,它们扎根于此,在数十年时间里不停地结出累累硕果,这为重庆奠定了军民融合的沃土。”何镇初说。

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为了保存中国的兵工实力,支撑长期艰苦的对日抗战,1937年9月,上海炼钢厂、济南兵工厂、金陵兵工厂之枪弹厂奉命首先内迁。”何镇初说,“到1940年10月,共有兵器工业及其分厂18家内迁,迁往重庆的兵器工业占到了整个内迁兵器工业总数的61%。”

抗战时期重庆的兵器工业生产出来的武器数量众多,规模庞大,技术力量强,品种齐全,很多武器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重庆提供了全国抗战80%以上的军工。”何镇初说,重庆军工厂在抗战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不仅影响着当时,还为重庆随后数十年的工业发展开拓了道路。

解放后“军转民”

企业为重庆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工业内迁重庆,工业基地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又在重庆布局了一批从常规兵器到尖端科学的军事科技工业,并内迁了一批配套工业、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从而奠定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防科研生产体系。

何镇初说,重庆军工企业通过军民结合,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已成为重庆市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确定了未来“军转民”的发展重点,提出将三分之二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重庆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实施军转民,推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最为典型的是长安、嘉陵这样的“军转民”企业,成功带动汽、摩产业链的发展,为重庆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何镇初说,“重庆的军民结合产业,无论是总量、产业领域还是科技含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北斗七星”系列产品

年内在重庆冉冉升起

今年6月,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研发的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系列电子消费产品——“北斗七星”就将在重庆揭开神秘面纱。

何镇初说,“北斗七星”将率先推出包括个人智能终端、智能穿戴设备等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它们将刷新市民对这些智能设备的现有认知。”

何镇初称,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定位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盟“伽利略”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它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卫星定位系统的垄断局面。

电子消费类产品只是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在重庆谋篇布局的一个方面,何镇初说,研究院在重庆重点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及体验展示中心,包括北斗芯片应用项目、北斗智能水泵项目、北斗智能避雷系统项目、北斗环境检测项目等7个研究所。

何镇初说,北斗民用战略新兴产业研究院主要研究“北斗+”新兴业态的服务模式,扩大北斗民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形成“软件+硬件”的产业集群,推进北斗民用技术产业化的开发、推广及应用。未来,研究院将致力于将北斗民用技术转化为产业项目,立足重庆辐射西南。